材料屬性的實現與現實-米蘭世界博覽會
世博會的歷史源遠流長,自1851年第一屆的萬國工業博覽會舉辦成功以來,世博會已經逐漸地演變成了一個用于展示各國文化、科技和產業上正面影響力的平臺。基于這樣的因素,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各個參展國都樂于在這樣的一場盛會中精心打造自己的國家館,從而可以從一開始就吸引各色各樣背景的游客的注意。2015年5月1日,五年一度的米蘭世界博覽會正式開幕,各個國家館也紛紛正式向公眾開放。
其中,例如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期間的“原子球”,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會時期的“東方之冠”等一系列杰出的,具有鮮明代表性的場館也被保留至今。因此,對于全世界的建筑師來說,世博會更是一場建筑的盛會,不但是設計水平的較量,也是交流和學習的重要平臺。其中,無論是場館的設計理念、材料的運用、展廳的功能設置,還是展覽的策劃和最后整體的效果呈現,這一切的細小的環節都無一不彰顯著各個國家的整體發展水平,具有窺一斑而見全豹的作用。
今年世博會的主題是“滋養地球,生命的能源”,2015年米蘭世博會中,場館主要分為三類——自建館、世博會提供的租賃館以及圍繞同一主題由多個國家參與的聯合館。其中,最能直接反映各國人文特點的就是國家自建館。
諸如此類的問題還可以不斷地被提出。國家館的數量龐大且種類繁多,站在建筑師的角度,以材料的分類及表達作為切入點,帶著這些疑問以及對于整個大命題的思考,我們來粗略地談談國家館的設計理念和實際表達。國家館在材料運用上的種類之多,不勝枚舉。在下文中,僅希望可以通過一些案例,讓大家更直觀地體會到地域性差異所導致的呈現方式的不同。
德國館:“太陽樹(Solar Trees)”的開端
德國館:太陽樹(Solar Trees)
新材料:德國館與游樂場
在材料的運用上,德國館無疑是這一屆高科技的翹楚。。盡管在場館的建造上,還同時大量地運用了金屬板和木材,但是最醒目的無疑是其開放平臺空間上,一棵棵拔地而起的“太陽樹”(Solar
Trees)。這些太陽樹由半透明的紙板構成,每一棵“樹”上都整齊地排列著收集能源的“種子板”(Seed
Board)。而這些新型的“種子板”與照相機、投影儀與新軟件的相結合,形成一體的互動導路儀,創造出了令人興奮的高科技產品——有機光伏膜。然而,高科技的革新并沒有導致德國館一以貫之的“冷漠”,這些通過“種子板”收集的能量不僅供應了場館內簡單的照明所需要的能量,更成為場館內第一個展廳中互動環節成型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支持。
德國館:一號展廳內部
德國館:種子板(Seed Board)
德國館:太陽樹上下貫穿整個場館,館內和平臺上的游客可以通過話筒進行交流
德國館大體上分為三個主要展廳和一個內部小劇場,以“Be(e)Active(積極參與)”為主題的德國館,在這次展覽中更多地推廣著它積極、可近、交流的理念。與一、二號展廳有所不同,三號展廳內遍植各種各樣的蔬果。如果說之前展廳的內容是用來展示本屆世博會主題中“生命的能源”這一概念,那么三號展廳則更多地是用來展現“滋養地球”的概念:以最簡單直接的生命個體來展示你的富饒,延續你的培育。
德國館:“廚房革命”展館,游客再用“瓜果樂器”演奏
我更愿意將這個展廳戲稱為“廚房革命”,除了被這些提到的各種各樣的蔬果圍繞,最吸引游客參與其中的一個特色就是——聲音。參與者不但可以用“瓜果樂器”演奏曲子,還可以聆聽特制的各種廚房內操作(煮面、切菜、燒開水…)的聲音所混合出的“交響樂”。
德國館:俯瞰效果,眾人休憩的場所
德國館同時也被設計為一個開放式的大空間,正式因為如此,使無數人群折服于它無比熱情的互動性,也因此駐足、參與其中。大概是因為德國發達的樂隊文化,以及“Be(e)Active(積極參與)”的主題,開場的大平臺里還包括了金屬的滑梯、木質的看臺等這樣的設計。講建筑材料的屬性發揮出它們所能提供的最大的樂趣,以迎接一撥又一撥的游客,以及晚間舉行的,正對看臺的一場接一場、不知疲倦的音樂會。
竹子:中國館與鄉土情
本屆世博會是中國館第一次以自建館的形式奔赴海外。主題為“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的中國館,使用了“麥浪”的設計元素試圖去詮釋中國人對農業、糧食、飲食、自然的看法。以此,我看到的卻是無法割舍和忽略的——情懷。可惜的是,自該館建成以來,原先先入為主的喝彩聲,被陣陣倒罵聲掩蓋。甚至有些中國游客表示:我真是不屑于去看中國館。究竟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了這樣一場盛大的倒戈,在參觀中國館的過程中我似乎是得到了些許體會,但是首先,也不得不真誠地,向以蘇丹老師為首的場館設計師表示感謝,向他們所懷抱的期許和最初的情懷。
同樣是以木質網格結構作為內部支撐,中國館在表皮的表達上運用了竹編材料,并以此作為屋頂覆蓋。這一舉措是期望利用編織疏密所形成的不同的透光率,將自然光線引入室內,并呈現出斑駁的光影效果。或許,在世博會最開始的兩個月,這樣的效果是可以達到的。而到了接近尾聲的九月,除了所有的竹制材料都已變成灰黑色這個重大弊端之外,屋頂蓋板上也堆積了厚厚的一層污垢。“麥浪”不在是金燦燦的黃,想來也是無比的可惜。誠然,我們國家這次自建館的造價只有德國館的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與以往的“鋪張浪費”大相庭徑。但由此也可以清晰地認識到,或許在最初,設計方就并沒有考慮到回收利用或是可持續發展的要義。
中國館:外觀——風吹麥浪
除此以外,正是因為這層層的污垢,預期的光影效果即使依舊得以呈現,但是每每抬頭,這樣的污垢總會讓人心中充斥著一種可以被稱作是悲喜交加的感情。德國館的太陽樹也是純白的材料,卻始終保持著良好的觀賞性。國外總有好事的媒體評價中國本土建筑是“Chinese
architecture? Nothing but dirty.”,這樣的評價或許會讓人感覺并不舒服,可卻是我們必須也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期待和現實之間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材料的選擇成為了這次中國館的整體效果呈現的致命傷。如果說,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是讓我無比自豪的,那么這屆世博會確是讓我真正體會到,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的確確的還有一段很艱難的道路需要去摸索。
中國館:內部的光影效果(一)
當然,除了這兩座格外醒目的自建館之外,本屆米蘭世博會中還有許多其它有趣、優秀,或是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展覽館。這些都會依舊按照材料為分類在下文中進行描述。
金屬材料:英國館、俄羅斯館、巴西館
在其它的自建館中,以Bee(蜜蜂)為主題的場館并不在少數。如果說德國館無論從外形上還是使用上,都可以當成是一個純粹的優秀的建筑去欣賞,與蜜蜂相關的信息都涵蓋在參觀的內容中。那么,與之相比,英國館的設計者則是選擇了一個十分具象的表達方式——蜂巢構筑物。并且在路徑的設計上,刻意營造了一個蜜蜂的世界。
英國館:蜂巢外觀
英國館:仰視角度下的蜂巢(Hufton Crow, 2015)
英國“蜂巢館”姑且可以算是金屬材料運用的代表之一。但同樣是采用金屬材料,并可以算得上是脫穎而出的,私心里認為值得一提的還有俄羅斯館與巴西館。
也許是受巴西人與生俱來的熱情性格影響,也許是受亞馬遜叢林的啟發,與其說是一個游樂場,倒不如說參觀巴西館就像是一場“叢林歷險”。巴西館所采用的金屬材料是鏤空耐候鋼,由于這樣一處巧妙的鏤空設計,原本應該笨重的耐候鋼結構框,卻意外地呈現出半透明的靈動效果。
巴西館:外觀
無獨有偶,在整個世博場館中,類似的鋼材料的運用還反復出現在各個服務站中。白天,這種耐候鋼卷簾是最好的遮陽設施,而到了晚上,與水幕相結合,它就會自然而然地成為天然的投影屏幕。
服務站:晚間鋼材卷簾與水幕形成的屏幕與燈影效果
服務站:用于遮陽的半透明鋼材卷簾
另外一種,也是整個場地中最常見到的一種材料——木材。雖然手法不盡相同,但是日本館和波蘭館都采用了木材拼接的方法。
日本館“圍墻”的構造方法,運用了在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的榫卯技術。場館外的大鼓以及繞場一圈簡易榫卯木墻無一不是亞洲文化的集中體現。然而,并不清楚是因為用力過猛,抑或是尺度把握不對等其它原因,這樣特別的建造雖然可以使人印象深刻,卻又帶來一種笨重的沉悶感;相較而言,波蘭館用輕巧的薄木板粘合而成的外觀倒是顯得小巧可愛了許多。
日本館:榫卯結構木質圍墻
波蘭館:木結構外墻
同樣是厚重的木結構,法國館卻另辟蹊徑。大波浪的曲線造型,以及木材與木材間恰到好處的間隙,使得整個場地也變得飛揚起來。與英國館相類似,法國館的前景也被拉得很長——曲曲折折的小路由各種常見的法國田園蔬果所圍繞,一直延伸至展館的入口。法國館的內部,絲毫不夸張地形容即是——“360度無死角”。無論是俯瞰、仰視亦或是平視,視線內都總是充斥著滿滿的內容。每一個與建筑結構相關的交差網格,都被當成是展示鍋碗瓢盆和瓜果蔬菜生鮮飲品的“展示柜”。心里不禁琢磨著:這個場館大概可以被當做是,建筑和展覽契合度最高的一個案例吧。重要的是,該建筑的結構由3D技術完成,并可以在世博會以后方便回收。因此,盡管意大利當地人多次表示,米蘭政府并沒有想好要怎么處理這些世博館,但是無疑法國人已經給自己想好了退路,并抱著目標一如既往地可持續發展下去。
法國館:360度無死角的場館布置
土:阿曼館/阿拉伯聯合酋長館
還有一種值得一提的材料是——土。土質建筑在阿拉伯國家館中尤為常見,例如阿曼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等。具有濃厚的阿拉伯地區的地域性特點。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館:入口
除卻以上提及的眾多中規中矩的自建館,部分國家完全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態度。完全開放式的展覽館并不多見,其中就以荷蘭“沒有館”以及土耳其“館”首當其沖。與荷蘭“沒有館”的大嘉年華式的奔放表達不同,土耳其“館”作為整個世博會中的個例,非常醒目。紅白藍的馬賽克磚拼貼鋪裝的花瓶造型不僅憨態可掬,也同時圍合出一個個半開敞的展覽空間。同樣,景觀水池也用深藍色的馬賽克磚加以鋪裝,濃濃的土耳其風情撲面而來。如此,不費吹灰之力,土耳其特色一目了然。
土耳其館:紅白藍馬賽克磚鋪裝的花瓶狀節點。
土耳其館:支撐結構,后面是淺藍色馬賽克鋪裝的場館休息中心接待處
世界博覽會的建筑由于其特殊性,在建造初始就身負兩大使命:對于世博會主題的傳達,對于國家特色的呈現。這期間,會有一些代表性的建筑脫穎而出,也會有一些建筑在表達上不盡如人意,更多的可能是那些表現平平中規中矩的建筑。在世博會期間,帶著欣賞的態度去看,在世博會結束以后,帶著批判的眼光去思考。剝離開世博會這層外衣,這些建筑最終能表達的精神,或者能夠激發的革新,就是這些國家館或者聯合館曾經存在過的意義。
拋開世界博覽會這些獨特的建筑,在人們平常的建筑裝飾中,金屬裝飾材料一直被廣泛運用。金屬裝飾材料的可塑性、美觀性、穩定性是建筑墻面和吊頂裝飾的首選。八和建材,為建筑定制高端鋁單板及鋁天花吊頂材料,滿足建筑裝飾設計的高標準,點綴了建筑行業。
版權所有http://www.tjlanhua.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
最新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戶外型材鋁方通造型裝飾墻
- 【案例】寫字樓天花墻面鋁復合板裝飾
- 深圳貝賽思國際學校,超微孔吸音鋁蜂窩板應用案例
- 從生產到安裝,陽極氧化鋁板展廳裝飾
- 穿孔鋁板裝飾美國Stephen A. Levin神經與行為科學大樓的室內外
- 案例欣賞:型材鋁方通、U型鋁方通裝飾廣西文化藝術中心
- 陽極氧化包柱鋁單板-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新大樓
- 手工真石漆藝術紋路室內鋁單板案例
- 沖孔鋁單板的透明立面架構,天津融創星耀五洲售樓處
- 辦公室勾搭式沖孔吸音鋁蜂窩板天花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